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动力和支撑,是学校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对促进教学观念变革、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期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和大范围的应用,使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全时空接入、移动学习、智慧校园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特征。我校的教育信息化也在这一期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数字化校园初具规模,资源共享能力得到提升,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但与师生的需求和先进院校的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教育信息化的任务仍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需要继续调动全校力量参与到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之中,不断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能力,构建与学校转型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创建具有高附加值的智慧校园环境,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推动学校创新能力的逐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截止2015年底,全校办公教学信息点新增800余个,包括实验室电脑和多媒体教学电脑在内的所有办公教学电脑全部接入了校园网,接入端口超过8000余个。与运营商合作建设学生宿舍校园网络,新增学生有线信息点6000余个,运营商投入合作建设资金超过600万元。有线网络保持了校园全覆盖,但无线网络缺失。原依托于中国移动合作建设的部分区域无线WLAN网络因其投资方向变化已经处于停滞状态,且建设于2008年,设备已经陈旧,采用的无线网络协议也较落后,通讯速率较低,无线网络用户的体验很差,基本上已经无法使用,接入质量和范围难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改善。
在网络传输服务上,2015年底完成了对校园网络核心的扁平化改造,网络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单核心处理能力达到了135T,居于同类高校前列。但缺乏双核心的保障,网络出口管理设备较多,缺乏统一的出口管理技术手段,网络出口结构管理难度较大。
在服务保障能力建设上,十二五期间校园网数据中心存储空间由20T扩充到了60T,为图书馆以及各类业务应用提供了较充足的存储空间,基本满足了该时期的业务需求。建设了支持25个应用的多业务应急处理系统,数据的可靠性和故障恢复能力得到提升,为确保核心业务的连续运行提供了坚强保障。动态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使核心应用的高并发处理能力得到改善,适应了业务爆发期对资源的需求。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在“十二五”期间得到极大加强,建设完成了网络行为安全审计系统、日志分析系统、WEB防护系统、服务器病毒防护系统、流量控制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施,弥补了安全空白,对校园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部分系统运行管理有待进一步优化和使用,主动防范能力仍然较弱,面对当前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仍应付乏力,与等级保护的严格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在应用系统建设上还难以做到与等级保护同步建设的要求。
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1个标准,3大平台,4类应用”为主的“134”工程,在校园网上已经构建起了一个围绕学生生命周期管理、教学与教职工综合信息服务、校务管理、校园生活四类应用的校园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十二五”期间的一个标志性的建设是初步构建完成了学校的信息资源整合平台,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交换三大平台得到应用,主要业务系统数据得到初步整合,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和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初步具备了资源共享的能力,为后续数据的进一步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全校师生提供了良好的集中式信息服务体验。同时,已经建设好的业务平台在“十二五”期间稳定运行,教务管理系统按照学校升格后的需要进行了升级改版,网络教学平台持续稳定运行,目前已经有自建网络课程450余门,各类教学资源3000余个,累计访问量超过602万人次。“十二五”期间还开展了云计算技术应用的尝试,构建完成了一个云实验服务中心和一个多媒体教学云服务中心,对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室170台电脑和190台多媒体教学电脑提供了云服务支持,同时新建多媒体教室65间,全面更新改造了80余间多媒体投影,使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通过“十二五”期间的持续建设,校园网性能得到大幅提升,运行日趋稳定,具备了数据整合初步的能力。信息化应用日益丰富,发展速度和建设水平与学校当前的需要相吻合。但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技术对校园的不断渗透,校园网各类用户对网络服务的体验度要求更加苛刻,对服务质量、事件响应处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信息化建设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挑战。
“十二五”期间,校园网整体运行已经开始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进行转变,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始向智慧校园建设全面转型,网络建设更加关注网络服务质量的提高和用户体验度的提升,校园网的核心价值正逐步向高质量高效率的网络服务保障转化。但这种转变目前尚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还需要在移动应用等方面提供更完备、更先进的接入环境和更智能的服务平台给予支撑,需要一支有较高业务素质和较高职业素养的技术队伍来保障。另外,伴随着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教学、管理上日趋增多的数据积累尚缺乏有效和充分的深层次利用,也就导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缺乏有效的突破口,因此在进一步提高数据共享和充分挖掘数据的利用率上也需要开展全新的探索和尝试。就应用水平而言,师生包括管理人员,信息化应用能力不足,应用层次不高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整个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因此,十三五期间智慧校园建设的任务仍然是艰巨和复杂的。